何小珂这名字,一提起来。。。就是当年国少队打韩国那场球。
一个进球,一个助攻。
当时多少人觉得,这孩子稳了,下一个去欧洲五大联赛的。
结果呢?
路子好像不对。
在西班牙的低级别联赛混迹了几年,没踢出名堂。
回国加盟青岛西海岸,中超首秀,然后就没然后了。
两场比赛,人影都找不到。
现在又到了河南,从西班牙到青岛,再到河南,一步步的。。。这轨迹有点奇怪?
但换个地方,换个活法,说不定就行了!
毕竟离家近了,在中超这个环境里,踢上球是第一位的。
他身上没有那么多“天才陨落”的标签。
去年在南通支云,那几脚远射真是关键。
就是靠他,南通的保级路才看到点光。
他不是那种在场上特别显眼的人,但总能在需要他的时候,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。
他的特点很明确:- 前插时机好。
- 身体能抗。
- 射门不拖泥带水。
球迷给他起了个外号叫“移动支点”,这个说法挺形象的。
他拿球护球的动作,不花哨,就是稳。
在河南队,他能提供一个前场的支点作用,这是肯定的。
阿卜杜如苏力,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,可能有点陌生。
资料不多,履历也简单。
他在山东泰山队的时候,定位就是一个替补。
但他有一个标签很亮眼:体能。
据说他是山东队替补席里,最能跑的一个。
新赛季,河南队如果踢到六七十分钟,需要有人上去冲击对方防线,他就是那个选择。
能跑,有时候就是一种战术价值。
全都是在山东泰山队打不上主力,或者说找不到位置的球员。
现在,他们一起来到了河南。
河南队的操作也直接,一口气官宣,不藏着掖着。
这算是一种“淘宝”策略?
从豪门球队的冗余人员里,寻找能为己所用的即战力。
这种引援思路,风险和收益都摆在明面上。
风险是,他们在强队都踢不出来,到了新环境能行吗?
收益是,他们都憋着一股劲,都想证明自己不是“淘汰品”。
这种渴望比赛的欲望,有时候比能力重要。
河南队的主场航海体育场,气氛是出了名的火爆。
球迷的呐喊声,离场上球员很近。
在这种环境下踢球,踢得好,你是英雄。
踢不好。。。压力也巨大。
这三位新援,都是租借身份。
租借,就意味着这不是终点,只是一个临时的落脚点。
这不取决于过去的履历,也不取决于球迷的期待。
只取决于接下来比赛里,他们自己的表现。
谁先进球?
谁先在场上拿出决定性的发挥?
谁能先让航体球迷为他一个人喊破喉咙?
一切都是未知数。。。比赛要一场一场踢。